6月7日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,会议公布了第七届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名单,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报送的《“沉浸式淬炼”:海南大学创新打造全链条兼职通讯员成长体系——以“跟班制”培训激活校园宣传新动能》成功入选。
场景化教学: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一线练兵”
二级单位(部门)兼职通讯员是校园新闻传播的“神经末梢”。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调研后发现,多数通讯员因缺乏实战机会,面临“四力(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)”薄弱的短板。
“必须让通讯员在实战中‘淬火’,以真实任务驱动学习,让‘战场’成为‘课堂’。”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强调。2023年7月,海南大学推出“通讯员跟班学习计划”,以“沉浸式淬炼”为核心,构建“实战带教+全流程参与”的成长体系,通过“跟会采访—撰写初稿—指导老师批注—复盘提升”四步闭环机制,将培训课堂搬进新闻生产一线。
全链条实战淬炼:锻造“能写会拍”的校园尖兵
“首次跟拍活动时因紧张屡失拍摄良机,但不断地实战让我逐渐掌握了抓拍特写镜头的技巧。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讯员柏东鹏的经历印证了“战场练兵”的成效。
海南大学以“跟班制”为突破口,每两周安排4名左右通讯员全程参与宣传部日常新闻生产,并通过“30分钟紧急改稿”等高强度测试锤炼技能;创新推出“双轨制”培养模式:资深宣传干部担任指导老师,聚焦政策解读与写作指导;学生记者骨干作为“技术助教”,传授摄影、无人机操作等实操技巧,辅以《新闻写作理论与实务培训手册》及“初稿终稿对比”机制,形成“老带新、新带新”的成长生态。
成效凸显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域共进”
截至目前,全校已有67个单位(部门)的74名通讯员完成跟班学习,成为单位(部门)宣传骨干,多名通讯员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报道20余篇,撰稿能力显著提升。
更深远的变革在于“协同效应”的释放,兼职通讯员返回单位后成为“宣传火种”,带动部门整体质效提升。天工书院陈晓霖组织学生干部审查过往新闻,修正表述偏差;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邓群优化审核流程,提升效率。
“跟班制培训是学校‘大宣传’工作格局的重要实践路径。未来,学校将进一步锻造‘懂政策、有温度、善创新’的校园传播生力军,强化激励引导,形成全员参与新局面,为讲好新时代高校故事注入更强动能。”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。
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2586号
渝ICP备18000013号-10 ©版权所有 2019-2020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技术支持: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